为主动对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,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全院的普及,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,工程技术学院于11月20日在理工3402会议室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题研讨会。会议由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建华主持,信息类专业全体专任教师参会。

会上,胡建华首先阐明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重要意义。他指出,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,人工智能已成为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,面向全院学生开设高质量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是学院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关键举措之一,必须立足学生专业差异,构建兼具科学性与包容性的课程体系。随后,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部主任胡臻龙介绍了课程内容的初步设想,提出以“普及性、应用性、前瞻性”为原则,构建“基础认知—技术原理—工程应用—伦理规范”四阶体系。
围绕会议核心议题,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。大家聚焦课程体系构建,提出要打破“技术壁垒”,以“基础理论+行业应用”为框架,在教学内容优化方面建议弱化复杂公式推导、强化案例教学,结合各类专业的应用场景解读人工智能技术,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能“听得懂、用得上”。针对实践环节设计,教师们普遍认为应搭建轻量化实践平台,引入AI开源工具与真实项目案例,通过“边学边练”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思维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,分享了在AI教学中的宝贵经验——有的教师通过“AI+工程案例”的情景化教学提升课堂参与度,有的教师借助线上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维度。同时,教师们还交流了当前教学面临的困惑,如跨专业教学难度把控、教学资源适配性不足等,并围绕课程大纲修订、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、师资能力提升培训等方面,提出了多项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。
此次研讨会的召开,不仅凝聚了教师们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上的共识,更形成了清晰的建设思路与行动方向。下一步,工程技术学院将梳理汇总研讨成果,加快推进课程大纲修订与教学资源开发,全力打造一门高质量通识课程,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“人工智能+”复合型人才筑牢教育根基。
(拟稿:工程技术学院 黄怡 审核:林爱广)